邵春燕,女,197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教工党支部书记。2014年,邵春燕放弃返回南通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留在家乡任教。她和第一批来启东的老师像是“拓荒者”,见证和参与着启东从没有大学到真正拥有一座大学的跨越,实现了启东人的大桥、大港、大学梦。她先后获评南通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南通市全国科普日先进个人、南通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数十项荣誉。
2014年8月,邵春燕义无反顾地选择从南通大学本部来到启东校区工作,尽管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启东人,但在启东工作并没有带给她回王鲍镇娘家的便利,因为忙于工作,她只能两点一线,从南通的家中到启东校区每天跟随校车往返,一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2个多小时。“我们每天坐校车往返南通和启东,单程近200公里,每周5天,一年40周,行程近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邵春燕打趣道。“我刚来的时候,儿子才上一年级,今年刚参加完中考,整整9年时光。他在南通,我在启东,无法顾及到他的学习。”邵春燕说,每当儿子6月底准备期末考时,她都忙于学生毕业和招生宣传,当儿子9月开学时,她又忙于校区迎新生工作。
进到启东校区工作之初,存在人手少、事务多等诸多困难,作为杏林学院(启东)管理办公室主任,她主动担当作为,为学生排忧解困、指导新入职的同事开展各项工作。2014年9月,在888名新生报到后,与学生同吃同住,深入一线,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考虑校区地处偏僻,为解决学生国庆放假出行难的问题,主动联系启东市客运站,手动登记学生乘车直达区间,配合客运站出售车票300余张,大巴车直接从校区发车,大大节约了学生出行时间,这一安排一直延续至今,为学生所认可并赞誉有加。11月,她原本保守治疗的右侧气胸复发,不得已入院手术治疗,修养一段时间后,在完全可以申请返回南通工作时,毅然选择继续留在启东工作。
疫情期间,为了维护校园稳定运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学工处处长,她每天筛选学生核酸数据,提醒未参加的学生及时补做,每天摸排学生行动轨迹,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各类感染学生的筛选和隔离,加班成为常态,甚至有时工作到深夜,毫无怨言。在南通大学及启东校区周边疫情紧张时,为减少人员流动给校区疫情防控增加风险,她更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住校工作,这一住就是35天。
为更好服务高新区(近海镇),同时为校区学子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在邵春燕牵头组织下,学院与启东高新区开展“党建联盟聚合力,校地共建促发展”党建共建与访企拓岗活动,并以支部名义签署党建共建暨廉洁伙伴合作协议。活动开展为更好地服务学生实习、就业以及与园区企业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学院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争取园区的企业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在校区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邀请园区企业走进校园。
朝赏日出,暮听涛声,一届又一届学子在启东校区开启求学之路。9年春秋,邵春燕见证着这一片土地从刚刚围垦起来的盐碱荒地到如今的美丽校园,学生人数从不足千人到超万人规模。“2014年夏天,学校只有4栋教学楼、3栋宿舍楼和1栋食堂。现如今教学楼已有9栋,宿舍楼16栋,还新增了图书馆、体育馆、实训中心,生活街区一应俱全。”邵春燕笑称自己与第一批来到启东的老师们就像是拓荒者,陪着这座校园共成长。而作为一名启东人,能够见证和参与家乡从没有大学到真正拥有一座大学的跨越,这让邵春燕深深地感到自豪,“家乡在不断奋力向前奔跑,我们启东人的大桥、大港、大学梦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