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通“三线一单”的落地, 城市发展有了“绿色标尺”。7月2日,江苏省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三线一单”管控实施与项目推进的最新进展。今年以来,南通根据“三线 一单”要求,严格把控新项目的准入,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美丽南通”建设,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今年2月,南通正式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为南通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产业布局提供参照和约束,各地严格按照“三线一单”要求规范新老建设项目及园区的环境管控。
所 谓“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申卫民告诉记者,南通市共划定420个环境管控 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优先保护单元90个,主要为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重点管控单元247个,主要包括 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和产业园区;一般管控单元83个。
“直 观来说,‘三线一单’为投资主体指明了投资方向,南通哪里可以投资,能投资哪些产业等,一目了然。”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周海军 说,“三线一单”的出台将过去分散、不明确、难以落地的管控要求集成起来,落实到具体的环境管控单元,形成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一张图”上看清。此外, “三线一单”成果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是老百姓参与环境管理、表达环境诉求、追求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参考书”。
一个区域应该发展什么样的项目?如何强化重大项目源头把关?随着“三线一单”应用的逐步推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南通的生动探索与实践,也得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肯定。
事前介入,靠前服务,南通市生态环境部门利用“三线一单”成果,坚持底线思维,为重大项目落地“把关”,力争把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隐患解决在前端。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三线一单”通过与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助力行业转型。下一步,南通推动出台重点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围绕纺织印染、装备制造、电 子信息、船舶海工、造纸、非金属制品、化工、电力与热力供应等八大重点产业,对标先进地区、标杆企业,推进现有企业整改提升,提高新改扩建项目准入门槛。 全面推进省级以上园区限值限量管理,以排污总量上限倒逼园区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继续压紧压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力争成为江苏“三线一单”落地应用示 范地区,推动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让“三线一单”真正成为不断改进当代和子孙后代生活质量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