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长江教育创新带聚力产教融合
2021-12-22 09:28: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12月18日,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刘莉 摄

□ 本报记者 杨频萍

12月18日,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长江经济带沿线的36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合作体成员单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研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

去年3月份,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实施意见》,建设以72所高校与相关行业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的45个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合作体。创新合作体如何落地发力,长江教育创新带如何蓄势勃发强劲动能,与会的院士校长们畅谈创新探索和未来路径。

持续发力,

协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一个关键技术,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行业,进而盘活整个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围绕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明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主攻方向。

围绕关键领域,突破关键技术,长江经济带沿线各高校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协同攻关持续发力。

南航牵头建设的“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与中国商飞等国内航空领域龙头 企业深度合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围绕未来航空器科技联合攻关与颠覆性创新、未来航空器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 养、先进航空器科技创新重大平台、未来航空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联合团队、构建长江经济带航空科技产学研用等方面开展建设。

南京大学建立了长三角一体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平台,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中心,吸纳17家正式研究所、15家预备研究所等,面对破解重化围江、污水治理、生态安全等“卡脖子”技术问题,中心牵头组织加盟所和工程化研究中心进行技术攻关。

华中科技大学积极推动高端装备合作体、高增压转换合作体、5G技术合作体、永磁同步电机合作体等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的建设。学校建设了国家数字化设 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与长江经济带20多个地方行业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长期共享,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等领域加快战略布局,实现七大类 高智高效的制造装备工艺,工艺软件、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相关科研成果也荣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复旦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围绕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需求,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 与,整合协同区域内创新力量和产业发展力量,聚焦集成电路产业下一代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开展高端制造工艺、微电子新器件、装备核心技术以及SiC第三代半 导体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发。

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以人工智能赋能环境科学、土木测绘、建筑规划、生命医学等研究领域,牵头协同上海五校启动人工智能博士生 培养,开创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新体系,目前入选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未来将助力长三角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回顾这两年的工作,在一些领域有些成果达到了世界前列水平,长江教育创新带众多高校多个一流学科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表示,下一 步,教育部将对45个合作体的工作进展进行评价,对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合作体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也遴选一些新的合作体,对一些进展较慢或者不理想的合 作体,将提出改进措施与相关要求。

创新模式,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平台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结合各自特点,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平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大学的天然优势是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大学要做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介绍,南京大学以三位一 体的原创驱动式科研新模式进行探索实践,打通“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此外,一定 要有基础研究支撑的创造技术,这包括事关全局的前沿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瓶颈问题解决方案、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吕建说,基础研究一定要和技 术创新产生非线性互动,“这不是说把基础研究的成果拿来做创新就完了,基础研究的思维对创造技术也很有用。想问题都往根上想,在根上做变化,效果就不一样 了。”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看来,目前大学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够强,服务社会的广度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匹配度还不够 高,服务社会的系统性还不够。他建议,要着眼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大建设需求,结合现实需求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建立专业 预警机制,找准科教产教融合的切入点,与企业深度合作,凝练出前沿科学研究的真问题,产出更多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成果。要建立开放合作的长效机制, 破解社会服务过程中多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要通过调结构、搭平台、建机制,增进与政府、企业的联系,促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说,南航联合多家领军企业共建的省部协同创新中心,每年开展200多项技术合作,还和一大批企业共建联合实验 室、联合创新中心和联合的科研团队,建设了80个产学研联合体,企业每年有固定的费用来支持产学研深度合作。此外,南航还建设了10个校企协同育人平 台,70个项目式实习基地,开展180余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实习项目,真正探索企业出题、校企解题、学校做题的项目式实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和企业的 需求紧密融合。

蓝图绘就,

加快构建人才科技高地

以创新为核心、教育为中心、育人为重心,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发展已然按下快进键。作为长江教育创新带的一颗颗明珠,各高校正持续发力,加快构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赋能长江经济带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长江经济带,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有了创新版图。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表示,目前学校与地方共建14所研究院,其中11个位于长江经济带, 在上游有重庆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瞄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在中游,有武汉光电工业基础研究院、武汉智能装备工业研究院、武汉新 能源研究院等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在下游,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正面向国际脑空间信息研究前沿,全力发展世界领先、面向全脑连接图谱测绘研究 的脑空间信息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加强共享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重大科研平台和大型实验设施的运行效率、使用效率,将科技创 新合作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布局结合起来,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说,接下来学校将与南京共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以南京理工大学汤山分部为基础,打造集“重大科技创新、行业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储备、聚才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从今年开始,南航每年拿出不少于1个亿的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构建更多的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机构,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构建以龙头 企业为牵头、高校院所为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单忠德表示,今年南航成立了航浦国创复材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了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 的创新联盟,学校以成果作价投资项目,以“公司+联盟”方式打造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到规模化生产的 全流程创新,实现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和南京市共建南航国际创新港,积极探索“创新团队+研究院+实验室+创新平台”一体化的 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南京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 章,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更大南航智慧和南航力量。

“新时期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也对大学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能力,产出更多人才、科技和知识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俞建勇表示,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过程中,大学必须强化使命意识,以科教产教融合为基本路径,努力开展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蓄积 服务动能,争做助推经济社会进步的先行者。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