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5月20日,南京大学迎来120周年华诞。作为南大的“后来者”,我即将入学的研究生,作为一名选调“萌新”的我更是深受教育,思考良多。
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能力本领只有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时方能显现出价值,只有在具体实践中与困难搏斗、奉献自我时才能得到检验,否则就会生活在“真空状态”下,困在孤芳自赏的“象牙塔”里。这是我在基层锻炼一年来的一个深刻认识。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去年今日,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那时的我仍不知道未来我具体要做什么,我要为了什么样的事业而奋斗,虽然也懂得“知行合一”的道理,但总觉得学习与实践之间隔着看不见的鸿沟,是近一年来的基层工作经历帮助我慢慢填平了这道沟。从书本到实践,从校园到基层,我也经历了从“不适期”到“适应期”的转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以往感觉“小菜一碟”的事情真要自己来完成总搞得手忙脚乱,不是漏了这个,就是错了那个,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也逐渐发现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变成处理问题、应对挑战、化解矛盾的能力,想要真正锻炼自己,快速成熟起来,一定要丢掉“学生思维”“学生架子”,不能一有困难就退缩、一遇矛盾就上交、一看重担就回避,而要积极主动把实践锻炼作为洗礼、补课、充电的机会,敢于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锻炼品质、砥砺作风、积累经验,这才是新时代选调生、新时代“南大人”应该有的样子。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南京大学留学归国的青年学者在信中说要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何尝不是我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的初心呢?当初选择报考家乡的选调生,就是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积蓄了十几年的能量。很多人都有学成归来、荣归故里、造福一方的想象,但是想象变成现实要经过漫长的沉淀,这个过程有时是单调重复、枯燥难耐的,有时是困难重重、荆棘丛生的,因此非意志坚定者不能为也。古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当真正要为了一项事业奉献青春、流血流汗的时候,还能不能坚守自己的初心,能不能昂首挺胸的承担起自己的使命,这是检验一名选调生、一名干部是否堪当重任的“试金石”。我希望未来的自己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因为复兴强国、为民服务是终生的使命与诺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之所以会选择报考研究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具体的工作中遇到了相关的知识需求,这是我第一次在实践中发现并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广泛涉猎固然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但是真正的能人往往精于一业、深耕一域,根据实际需要练就过硬本领、成为行家里手,而不是“无头苍蝇”、浅尝辄止。只有当我们对于一项知识的渴求是基于行动的切实需要时,才能充分激发出自身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我在乡镇工作中发现,基层的新闻宣传、信息公开、政务服务、舆情检测、文字写作、县级融媒体建设等工作,都绕不开新闻与传播的相关知识,因此我选择报考了新闻与传播专业,来弥补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继续完善知识结构,扩充能力仓库。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了什么就用好什么,这是我对于自己处理好学习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要求。未来学习的几年,我会根据在基层继续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找到学习的方向,并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在基层服务的能力。如果将来我又遇到了新任务、新挑战,我会毫不犹豫地开启新的学习之途,做到终生学习、终生奋斗。
南大您好。祝您生日快乐!
(作者:梁一 2021届江苏省委选调生 泗洪县石集乡石集居党委副书记、石集乡人民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