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高新区亮出上半年成绩单:1—6月,全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比一季度回升8.5个百分点。凭借科技创新能力,我省高新区在疫情危机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经济恢复势头强劲,创新发展态势良好。
生物医药等行业逆势“飘红”
上半年,我省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新能源等行业均逆势“飘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瞻新兴产业也展现出不凡的成长潜力。在无锡高新区,朗新科技产业园在全球饱受疫情之困下逆势而上,集结“锡康码”、“灵锡”APP、瀚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产品,于5月31日顺利破土动工;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也于今年4月正式启用。
今年以来,昆山高新区生物医药领域好消息不断。5月,迈胜质子医疗产业化项目落地,建成后可实现质子医疗系统装备分期量产,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同月,在苏州产业链全球合作“云”对接活动上,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组成“军团”亮相,泽璟制药、鲲鹏生物、迈胜医疗等6个投资项目签约,金额达33.55亿元,成为苏州“一号产业”的生力军。泽璟制药落户昆山10多年,今年1月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首发上市的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同时,我省高新区科技创新产出也稳步提升。1—6月,全省高新区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16.4%,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专利申请总量比重达34.5%,发明专利申请数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全省一半以上。上个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榜单,我省高新区内企业7项专利分获金银奖。
今年1—6月,我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也大幅回升。全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比一季度回升12.7个百分点。
近几个月以来,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在高新区落地,一批外资企业接连在高新区增资扩产。5月,专注于眼科医药的制造商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滴眼液高速灌装线在苏州工业园区投用,生产速度提升近6倍,产能扩容至少3倍;6月,百亿元级项目之一宿迁逸达新材料二期项目在宿迁高新区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投资110亿元,规划建设50条纺丝生产线;7月,常州高新区与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两份投资协议,投资金额总计30亿元……
聚焦双创载体建设 企业加速成长
上半年,我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目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器达661个,在孵企业26761家,同比增长28.8%。
“疫情期间,我们自主研发的欧帕克园企互动平台有了最大的价值,线上收集企业服务需求,并通过直播平台为企业进行疫情相关税收金融政策讲解、低风险创业分享、科技企业政策宣讲等活动。”苏州火炬孵化总经理缪煜明说,疫情期间园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比如博济科技创业园内的高企——日川精密凭着过硬的技术实力、极好的行业口碑,疫情期间客户群不减反增;相城创客邦的企业仁乐生态治理,疫情期间潜心研发,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新产品,为企业后续经营带来新的生机。
4月28日,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开园,未来,这里将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加速器和创新中心。“我们新的创业工厂就在加速器的7号楼中,有了这4000平方米载体空间,公司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的地方更宽敞。”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文龙说。
在杨文龙看来,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是医械人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这里云集了鱼跃医疗、中生北控、恒瑞医疗、英国医用材料公司摩根新材料、德国齿科器械公司卡瓦科尔等200多家国内外企业,产品涵盖体外诊断(IVD)、生物医用材料、医用影像服务配套领域等各个医疗器械领域,引进了江苏省医疗器械检测所苏州分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建立了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和江苏省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出台了多个促进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园区拥有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和辅助产业聚集于此,在这里,企业可以便捷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合作伙伴。”
杨文龙表示,公司已将投资3亿元的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整体搬进加速器,当前,康多机器人正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紧跟机器人、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发展,布局生产、拓展业务,面向突出的临床需求,全自主制造中国自己的手术机器人,勇闯医工结合“无人区”。
发挥“主阵地”作用 推动产业升级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支持高新区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近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让高新区成为科技型企业的栖息地,用更好的服务帮助企业更快成长。
日前,我国一线手机品牌发布了国内首款采用“微云台”技术的机型,大幅优化拍照和录制视频时的防抖效果,引发了一场业界技术变革。昆山丘钛科技是该“微云台”摄像头模组的独家供应商,接连攻克了可靠性、良率等多个技术瓶颈,成功实现“微云台”摄像头模组国内首发量产。丘钛科技的发展历程,是我省高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典案例之一。
在海安高新区中国天楹集团静设备车间,只见8个机器人焊接工位依次排开。这些机器人是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与中国天楹集团签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1个机器人顶得上5个工人,生产效率提高了40%,针对不同工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弧焊专用机器人,设计各种专用的变位机,设计专用的工装夹具,形成专用零件的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韩飞飞介绍说。
高新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为充分发挥高新区的主阵地作用,今年以来,在减税降费的同时,我省科技部门出台18条举措,为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科技创新支撑保障,组织开展“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组织遴选国家高新区,聚焦疫情防控、智慧城市、生物技术、医疗装备等领域,加快推广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应用;推动高新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在线消费、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商业化和落地实施,探索建设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场景聚集区,推动产业升级。记者 蔡姝雯 张 宣 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