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启东市南城区街道真心换情解矛盾 “危改”破冰探新路
2024-04-25 13:1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4月18日上午,位于启东市区农机巷108号市测功器厂1、2号楼的危房解危项目正式开工,现场礼花飞舞、掌声四起。这标志着启东市首例居民多产权房危房解危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南通市居民自筹资金危房解危第一家,也为启东市“危改”工作持续推进探出了新路径。

“在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拿到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找到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并筹集了重建资金,今天终于破土动工了,年底前就能住上新房子啦”,1号楼居民吴兵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据了解,该两幢二层小楼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2002年改制为个人产权房,共有居民23户。房屋设施陈旧、户外楼梯破损、没有独立厨卫,2019年被鉴定为C级危房。2023年,启东市正式启动危房解危惠民工程,位于东珠新村社区的市测功器厂1、2号楼被列入首批名单,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居民耳中,一下炸开了锅。“危房解危是好事,关乎民生,关乎百姓,也是基层工作的敏感地带,弄得好,是一件为民实事,弄得不好,百姓不理解,容易惹出事端”,社区主任黄静默默思考着,从哪里入手?如何入手?第一个突破口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在黄静的脑海闪过。

2023年3月13日,黄静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住户见面会,想通过政策宣传、互动交流收集相关诉求,没想到这次会议在一片骂声中草草收场。社区里“有困难,找黄姐”“有矛盾,找黄姐”,作为市人大代表、社区书记、总网格长和“黄姐调解工作室”的首席调解员,一向遇事不慌,可这次突然找不到方向了。多年的基层经验告诉她,必须从居民的真实诉求中寻找破冰点,随后“一对一”的实地走访迅速展开,组织社区人员针对每户不同房型和面积、不同家庭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等细节着手,查清实情、一户一策,用心用情逐一化解矛盾。

1号楼的蔡老伯为方便孙女读书购置了这套旧房子,前年,刚花了10多万元重新装修,现在要拆了重建,他根本无法接受。黄静带着网格员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装修只是表面文章,房屋结构危险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房子里读书也不安全啊,等改造好了,将来还可以留给孙女当婚房啊”,老人并未所动。每次放学看到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孙女的一句话:“爷爷,换新房是好事,住得更长久、更安全”,彻底击溃了爷爷的防线。

杨阿姨从1993年起就住在这里,听说老房子要拆了,心中万分不舍,忧心忡忡找到了黄静,“住了30多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有感情的,突然要拆,我连着好几夜都没有睡好”。看到情绪低落的杨阿姨,黄静紧紧牵着她的手,“想想以前下雨天的时候,家里不是滴滴答答,就是水漫金山,到了台风季节,还要紧急撤离,以后住上新房子,这些烦恼全没了”。黄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你来我往的拉家常中,消除了老人顾虑,签下了腾房协议。

从“危改”启动至今整整历时405天,其间经历了什么,社区居民口中的“黄姐”感慨万千,“在这四百多天里,共巡查了127次、建档23盒,协议书写了撕、撕了写,从23户全线反对到全部配合、集体签约,主动申请原地解危自筹重建,从解不开的一大堆疙瘩到所有矛盾一一化解,每一步都是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一刻,伴随着挖掘机的一阵阵轰鸣声,两幢老旧危房彻底消失,留存在历史的记忆里,73位原住户个个喜笑颜开。一个外号叫“铁头和尚”的住户开玩笑说:“我这硬铁头也杠不过‘黄姐’的情之软功,理之磨技,细想当初我们和政府抵抗了一年,实在是不应该啊”。杨阿姨和蔡老伯也笑着向黄静打招呼:“你们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我们老百姓还是识货的”。此时的“黄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就要与老百姓架起连心桥,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化群众心头之苦,解百姓心头之结,把基层治理和矛盾调解做到居民的心坎上,为他们谋幸福、添快乐,老百姓自然也会乐见其成、乐享其成的”。黄静再次与居民们约定,待新楼落成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包馄饨庆祝,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标签:
责编:张嘉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