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院士为科学素质提升支招
2023-10-24 10:20:00  来源:中青报·中青网  作者:张渺  
1
听新闻

“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加法。”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武向平站在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讲台上说,“把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加上27,我们就知道,到2050年世界的建设者是谁了。”

他想要传达的理念是,只有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未来才能产生科技大家。

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繁荣世界——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作为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武向平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工作。他给中小学生们讲课,告诉孩子们自然界不存在“零下300摄氏度”,光速也不可被超越。

会有孩子问他:宇宙是不是无限大?他的回答是:“我们观测宇宙要靠光,光速只有每秒30万公里,所以你观测的宇宙只有453亿光年,永远不能超过这个。”

“这些‘不可能’反映了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不代表真的不能突破。每一个小孩都有天性,永远不会被束缚,你告诉他即将被束缚,他会突破这些极限。这些知识点,将来有一天会被突破,而到时候任何一个突破都是巨大的,会给人类带来福祉。对孩子们而言,无论来自城市或者乡村,他们对科学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兴趣,一定要提早介入。”武向平说。他认为,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转换成大众理解的语言,并把它传播给大众,就是科学家的义务。

今年9月2日召开的“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启动了“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向两院院士倡议,要“做国家科普事业引领者,做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做高质量科普示范者,做国际交流合作带动者”。

“没有任何一个科学成果,是复杂到无法用简单语言向普通人解释的。”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第六任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说:“科学家应该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没有比真正了解自然、物理、宇宙,更有趣更吸引人的事情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家孙和平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触。

“人类为了生存,在努力探索着这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为什么地球始终处于一个运动状态,为什么旋转是天体运动的普遍形式,为什么万有引力场主导着世界万物运动的规律,如何破解暗物质、黑洞、生物起源、宇宙起源之谜……大家都会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想知道答案。”他说。

孙和平回忆了自己最早进行的科普工作,那已是50年前的事情了。1973年,他刚高中毕业,回乡参加农村劳动,曾组织过面向19个生产小队的扫盲活动,开设扫盲班。后来,他还组织开设农民夜校,自己编写教材,利用中学放学后的晚上和周末上课,开设数学、语文、水稻小麦生长规律、时事政治和国际形势专题讲座。

“这些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孙和平说。

2020年8月,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在武汉成立。此后,桂建芳、刘经南、邓子新、孙和平、丁汉、徐红星6位院士相继领衔命名了不同类型的院士科普工作室,涉及自然教育、信息通信、农业科普、精密测量、智能制造、科学人文等多个领域,“吸纳院士23名、专家团队成员752名”。

自去年6月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成立以来,孙和平已经带队组建了26场科普报告,“充分发挥了院士的领衔作用”。今年8月,孙和平与武汉科普工作室的其他6位院士共同发出倡议书,“希望广大院士和科技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投身科普事业”。

“我们走进展览馆、地铁列车,还设立过科普有奖答题竞赛活动,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共7个科普工作室,每个科普工作室提供15套科普题目。”孙和平说。

在武向平提及中小学生思维开放、想象力丰富之后,孙和平也提到自己遇到的例子。有一回,孙和平给中学生做科普报告,有学生问他,电梯里电磁波是被屏蔽的,那么引力波是否也会被屏蔽?

“这涉及国际前沿的科学问题了。”他感慨道,并鼓励孩子们保持好奇心深入研究。

标签:科普;院士;工作室
责编:万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