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登上“雪龙”号启程回国,南航专家:细说南极科考神奇之旅
2022-01-12 09:2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频萍  
1
听新闻

一年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全荣辉跟随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前往距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南极中山站执行考察任务。如今,他已顺利完成考察任务,刚刚登上“雪龙”号启程回国。在南极科考是怎样一种体验?《科技周刊》记者连线全荣辉进行了采访。

这一年获取了约63TB观测数据

全荣辉于2020年11月前往南极探索空间物理和空间科学的相关问题。在此次南极考察任务中,他主要负责中山站高空大气等空间环境观测的任务,还有高频雷达等多套空间环境观测设备的运行、数据处理和维护工作。

据全荣辉介绍,在一年的科考工作中,他共获取了大约63TB的观测数据,服务于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和中日、中美、中挪等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根据子午工程调度安排,他先后参与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保障任务、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保障任务、太阳活动事件探测计划等多项重要观测任务。

野外考察对团队来说是家常便饭,面对突发天气更是常有的事,全荣辉就遇到过好几次。他还记得,有一次到离站区2小时路程的地方安装设备,半路时天气从多云转为阴天,很快就又刮起风,飘起小雪,几人立时决定返程。刚回到站区,就下起大雪,刮起大风,能见度几乎为零。“如果当时决定错误了,可能就会迷失方向回不来了,甚至有生命危险。”回想起这段经历,全荣辉还有些后怕,“所以野外考察前,我们一定是多人同行,还必须得仔细看过天气预报。”

“南极气候除了十分寒冷以外,还十分干燥,每天早上醒来会感觉到嘴唇干得严重脱皮。”全荣辉介绍,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所以设备修理就成了必备技能。“修理设备有时会缺少硬件,这边不比国内可以及时购买,只能到处寻找合适的配件,没有配件就只能想其他方法。”

南极可谓一个天然滑雪场

对此次南极科考之旅,全荣辉形容“收获颇多”。“很明显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全荣辉介绍,早期的中山站是类似集装箱拼接起来的单层铁皮房,空间狭小而且办公是在宿舍或者观测栋,基本没有娱乐设施。彼时,在食堂吃饭时都必须把脚抬起来,因为地板温度极低,十分冻脚。

“现在,中山站建有综合楼、越冬楼和度夏楼,都是带有暖气的钢筋水泥房,空间十分宽敞,有专门的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等等,体育馆还是附近几个站最大的。”他自豪地介绍,如今的越冬保障也已十分完善,有多套不同功能的服装,食材丰富,通信设施完善,配发多种维生素营养品和生活用品。

“这边的生活由站长统一指挥,队员除专业性工作以外,都必须参与集体劳动,比如卸货、物资搬运与分类、帮厨等等,另外,还一起处理各个岗位上的高难度工作。”全荣辉介绍,他负责的测高仪700kg线缆铺设工作,就是全站队员一起出动进行拉接和铺设的。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下,碰到的困难很快就能解决。

“借助地形与独特的气候,南极可谓是一个天然的滑雪场。”全荣辉用来观测的地方位于中山站附近的一个高地,除了滑雪,每天正常巡视的爬山,也是他在南极锻炼身体的独特方式。全荣辉介绍,中山站还配备有体育馆,可以打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等等。全荣辉最喜欢的是打乒乓球,平日空闲时间找两三个好友切磋球技。

除了科研人员,全荣辉还有另一重身份——中山站图书管理员。“图书馆中的大部分书是捐赠的,还有一部分是队员带来的。”“管理员”全荣辉介绍,“原来的图书室已经摆满了书,我和队友在监控室又重新布置了一个。”

在这里领略神奇“蓝冰”现象

在南极吃得怎么样,是不是很单调?很多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科考的前期,伙食还是非常丰盛的。”科考站不仅配备厨师长级别的大厨,购置的食材也来自天南地北。但半年之后,带来的蔬菜食材也就吃得差不多了。“除了坏掉的,就剩下洋葱、土豆、山药这些耐储存的蔬菜。这时候蔬菜就非常珍贵了,不过,我们这里有一个种蔬菜的温室大棚,可能两三个星期能吃到一次小白菜、黄瓜这些绿菜。”全荣辉最怀念的,还是南航的饭菜。

“初到南极,虽说自己心情很激动,但是看到送我们的直升机撤离时,想到自己距离家乡一万多公里,内心还是会感觉到孤独。”全荣辉说,他一个星期会跟家人联系2-3次。“两个孩子很想我时,会在站上人员用网少时跟家人视频,不过网速还是很卡。孩子们过生日时,还向我要有南极特色的礼物呢。”

在南极科考一年的时间中,全荣辉与学校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南航航天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所长与研究生导师,他每周会不定时进行1-2次电话会议,督促研究生学习进度与所里的工作进展。全荣辉向我们说道,“感谢学校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我会带着这一年的所学所见,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南极科考之旅有苦,也有甜。全荣辉提到,在南极科考会遇到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极光,还有“蓝冰”现象。“一般来说,缝隙或洞穴是越深的地方越黑,但在有近百米深缝隙的南极冰盖上,人向下看到的居然是蓝光。”他介绍说。在和团队外出爬过山谷时,也经常会看到花朵、拱门、虫蚀样的奇石。“一年以来,我见识了很多难以形容的景色,也见过很多独特的自然现象。感觉我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路还很远很长。”

标签:南航专家;南极科考
责编:颜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