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前景大好,企业纷纷上马抢风口 江苏元宇宙产业想跃升还要勇闯“三道关”
2023-11-16 11:1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蔡姝雯 程晓琳  
1
听新闻

抢抓未来产业快速发展窗口期,江苏正在加速布局和培育元宇宙产业。

日前,省工信厅等5部门印发《江苏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元宇宙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0%,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的未来产业,元宇宙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部署了七大行动共19条具体举措,其中“创新能力跃升行动”排在首位。如何实现元宇宙创新能力跃升?业内人士分析,需直面底层技术框架不够牢固、相关领域顶尖人才紧缺、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三大“拦路虎”。

元宇宙的背后需要多少技术作支撑

今年以来,江苏在元宇宙领域不断收获令人欣喜的创新及应用成果。记者从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专业委员会了解到,这些成果涵盖了智能化建模、VR场景构建、工业数字孪生、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多个方面,“元宇宙+”不断拓展新边界,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近日,一款“超写实数字人”引起业界的关注,其一颦一笑与真人几乎无异,靠近仔细辨别也很难断其一二。该产品研发方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自亭告诉记者,面对以往由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数字人”数字技术壁垒,公司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GC-超写实千人扫描数据池”,采用新型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模式,实现面部骨骼、表情、形象等方面的生动精准贴合,可以自动化、高效率生成符合亚洲审美的数字人。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知名品牌数字代言人、金融行业数字员工等场景。

三维建模师手工搭模生产效率不够高怎么办?你能想象到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楼以三维打印的形式快速呈现在你眼前吗?南京大学郭延文教授团队做到了,他们研发的智能分析模型重建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组成物体的几何基元及相应参数,采用算法自动实现手工搭模的工业过程,能够高效服务于数字孪生、逆向工程。除了物体智能重建,团队研发的智能快速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已实现了对现实场景的智能重建。

任何一个元宇宙场景的实现,都绝非易事。因为元宇宙不是一项单独的技术,它的实现需要非常庞大的、多层的高新技术体系作为支撑。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专委会相关专家给记者一一列数元宇宙所涉及的高新技术:在基础设施层,涉及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等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在人机接口层,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显示以及手势、语音和脑机等新一代交互技术;在物理呈现层,涉及数字虚拟人、三维图形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应用层,服务于游戏社交、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和JS攻防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元宇宙是以上这些技术发展、成熟到综合应用的产物。”

《行动计划》聚焦元宇宙核心技术攻关,也从近眼显示领域、感知交互领域、数字孪生领域等方面,就“重点突破的技术”和“前瞻布局的技术”分别进行了部署。记者粗略一数,已达数十项之多。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必需的”,因为元宇宙这一新兴产业虽然仍处于蹒跚学步的发展初期,但它对技术变革的引领性作用,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和持续跟踪分析。

企业纷纷“抢跑”,技术仍需追赶

2021年被业界认为是“元宇宙元年”。两年多来,我省多个传统行业龙头、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以及众多的小微企业、初创公司等,都在进入这个新兴行业,积极抢占风口。但是纷纷“抢跑”的企业,却或多或少面临着底层技术跟不上的困境。

以元宇宙技术中重要的三维图形技术研发和转化问题为例,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理事、虚拟现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谢海春告诉记者,三维图形技术几乎关联着所有元宇宙相关内容,属于基础性和结构性问题,但目前我省还未能形成三维图形技术方面的强竞争力。“如果在底层技术上受制于人,就相当于将元宇宙产业的战略主动权拱手让人,核心竞争力和系统安全性更无从谈起。”谢海春解释,由于元宇宙打造的“3D虚拟世界”具有特殊性,知识产权、著作权、版权的竞争会贯穿产业发展的所有环节,跨越国界和互联网。不掌握核心的三维图形技术,仍然习惯性“搭顺风车”,将会让欧美发达国家大量的商业工具、开源系统轮番占据市场,形成前后衔接的工具链和标准,我国相关产业将失去发展空间。

在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专委会的一项调研中发现,近20年来,江苏11所重点高校在“图形图像技术”类别(IPC)的专利申请超7000项,获授权专利2300余项,在元宇宙相关技术方面的核心研发具有较强实力,但相关的3D技术研发成果总数偏低,仅占总量的20%不到,而能够通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成为工具软件、系统产品的更是凤毛麟角。

夯实元宇宙发展“技术底座”,需要产学研各方的共同努力。谢海春认为,江苏产学研合作在渠道、模式以及平台等方面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应对元宇宙这种复合型、强竞争、变化频繁的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需求时,还需要增加“紧密度”。“目前省内大多数元宇宙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大但技术需求纷繁复杂,比如在‘三维图形+软件工具+微光电系统’的复合型问题上,企业‘单打独斗’显然行不通,如果有成熟的产业共有技术开放平台作为支撑,合力解决复杂数字技术的‘共同投资、多方获益’问题,促进产学研高效率结合,这将给江苏元宇宙产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业内有关人士建议,元宇宙科技创新,需要打开科研项目阀口,在省级科研立项中,加强对元宇宙相关软件、硬件、系统等技术项目的扶持;在产学研结合、成果转移转化的扶持政策中,对元宇宙相关的产品、平台、工具链研发等给予更多关注;要聚焦高端智能芯片、场景快速建模、内容智能生成、新型人机接口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攻关突破,推动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

加满“蓄水池”,留住高端人才

元宇宙产业是众多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对跨专业、综合性的新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作为科教大省的江苏,在新型复合类人才的供给与培养等方面,具有可持续的优势。目前省内71所高校设置有数字化相关本科专业点近500个,其中有30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每年毕业相关专业学生超过5万人。此外,全省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面向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布局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平台400余家,也为元宇宙新型人才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但记者也了解到,在元宇宙相关的芯片技术、集成电路、软件技术、智能硬件等方向,江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不少,然而与留在江苏发展、引领产业突破的却不成正比。以省内某双一流建设大学为例,近三年某信息技术核心学科、元宇宙相关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生源地为江苏的占比超35%,但留苏工作毕业生占比仅为约20%。

对此,谢海春分析,目前省内元宇宙相关方面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等“蓄水池”水量还不足,难以长期稳定尖端人才和产出高新成果。“元宇宙产业的规模取决于应用场景与整体经济的融合广度与深度,江苏在这方面其实是有优势的。”谢海春说,江苏科技和经济活力强,对工业、文化、教育以及商业等细分元宇宙赛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我们需要梳理产业人才地图,完善紧缺人才动态清单,只有吸引元宇宙产业链条的人才到江苏发展创业,才能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他透露,省工程师学会已发布《虚拟现实专业工程能力评价规范》,为省内相关工程师体系人才队伍提供科学评价标准,专委会将在产业界广泛开展“元宇宙产业卓越工程师梯队建设”,营造江苏元宇宙人才集聚的良好生态。

元宇宙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合力。董自亭告诉记者,原力公司持续推进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相关院校联合培养人才,打通从高校科研到企业转化之间的通道。“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设立和成果转化机制的新探索,让江苏智慧更多服务于江苏的高质量发展。”

显然,江苏不愿也不能失去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先机,将元宇宙产业培育成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已是箭在弦上。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行动计划》此时出台,在顶层设计、关键技术、人才创新、产业应用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显得尤为及时。“明确行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令我们更有信心打造江苏‘先行先试’引领性的元宇宙数字经济体,让‘元宇宙+’成为未来经济产业发展的高能‘加速器’。”

标签:宇宙;江苏;三维图形
责编:万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