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人工智能推进书院制“新农科”人才培养
2023-12-08 11:03: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而强农的关键在人才。高等农业院校是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华南农业大学聚焦培养“知农爱农”拔尖创新型一流人才目标,探索以智能理念、智能共享、智能算法、智能场域赋能书院制新农科人才培养路径,为以卢永根书院为代表的高等农林院校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带来启发。

智能理念:培养理念人本化。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理念。将智能理念融入书院制新农科人才培养改革,能够全面调整农科人才培养逻辑与内容结构,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改革意义。发挥人工智能在身份识别、安全保卫、文字记录、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松绑减负。同时注重专业指导、谈心谈话等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服务,助益新农科人才培养,实现“器以载道”。认清人工智能可能诱发的情感交流弱化、价值需求淡化等问题,摒弃人与技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二元对立的片面思维;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内核,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时代融合,服务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守正创新。

智能共享:培养主体协同化。人工智能在信息共享、数据互联的智能链接优势,是推动书院与学院协同育人的关键技术手段。搭建新农科人才培养云平台,推动书院与学院在课程、活动、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打破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人才培养数据信息全面流通,打造多元主体互联互通协同育人新局面。建立智能反馈信息采集系统,使学生可以将课堂教学意见、活动参与反馈、培养建议等信息实时发送给书院和学院。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开透明的意见反馈机制,尽量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和数据失真等因素,削弱书院与学院协同育人效能。

智能算法:培养方案科学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水平。为此,高等农林院校需要全方位把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学校特点、学生情况等多元信息,为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化水平提供高质量信息源。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所具备的各种算法系统可以为高等农林院校完善新农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生成“新农科人才培养”关键词云,绘制学生精准画像,从而精准记录学生成长轨迹、捕捉学生差异化需求和特点。智能分析系统可以结合历史性数据,从学生考勤、日常测验、选课情况等碎片化数据线索中总结规律。通过对潜在行为信息的汇聚分析,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预警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态度偏差,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

智能场域:培养手段智慧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代技术赋能教育,为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虚拟智能情境化学习的技术支撑。智能情境化学习场域具有自主性、高仿真、情景式的突出特点,通过构建“实验—实践—实训”综合训练体系,创设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场域。新农科人才培养依托沉浸式智能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可直观感受并参与模拟的机会。借助人工智能的数字化场景重建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更加精准地确定面向人才培养中的“理论—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有更真实、更直接的体验。例如,新农科涉及前沿的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借助“5G+人工智能”的新农科开放教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前端的虚拟现实能力和5G网络运输能力,渲染出一个“智慧农场”或高仿真实验室。学生则可以通过佩戴智能虚拟仿真设备,沉浸式进入“农场”或“实验室”进行实践。

(作者:孔晓娟,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本文系广东省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学术道德风险及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3JKDY006〉、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高校研究生‘导学思政’模式建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GXM019〉的研究成果)

标签: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智能
责编:万晨
下一篇